標籤

顯示具有 理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財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藍海策略》錯把Porter誤認為贊成血腥的「紅海策略」?

http://tkbpeter.pixnet.net/blog/post/47095288
最近天下雜誌出的一本新書 《簡單讀懂麥可.波特》(Magretta著)
一本200多頁的小書 將Porter的兩本巨作
《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以及在HBR上發表過的一些文章,如:
《策略是什麼》(What Is Strategy?)
《形塑策略的競爭五力》(The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That Shape Strategy)
用言簡意賅的方式 ,做了平易近人的呈現 。
值得大家(或是想快速理解Porter理論的人)閱讀。


看完了這本書之後 ,有許多想法想與大家分享
不過因為內容有點多 ,所以將陸續以主題式的方式呈現。


以下先與大家分享 「競爭策略」與「藍海策略」之間的差異:
Magretta在書中提及《藍海策略》一書錯把Porter誤認為贊成血腥的「紅海策略」。
Porter認為 競爭有兩個極端 :
  • 一是強調「追求第一」的競爭 (紅海策略)
  • 二是強調「追求獨特」的競爭 (藍海策略)

「追求第一」的競爭,目標是成為業界第一。
強調市佔率 ,強調透過模仿來競爭。是一種零和的競爭。

「追求獨特」的競爭 。目標是賺取更高的報酬
強調獲利 ,強調透過創新來競爭。是一種正和的競爭。

何謂方法(Method)與方法論(Methodology)

在說明了何謂「研究」之後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何謂「方法」(Method)
(這樣大家就會對「研究方法」有一簡單的認識了 XD)

簡單來說
「方法」是指「蒐集資料、進行推論、解釋與預測的工具或技巧」 (談的是how) 
e.g. 自然科學家透過「顯微鏡」來觀察生物細胞
而社會學家則使用「問卷」來調查大眾對某件事情的看法

因應觀察對象的不同,會使用不同的工具。
但背後都是利用「觀察」這個方式 來蒐集資料 。

另一個與「方法」相關的名詞叫做「方法論」(Methodology)
「方法論」指的是「研究『方法』」的理論,也是研究過程的哲學。

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方法的基本假設、邏輯與原則 (談的是What、Why) 

「沒錢的富人」與「有錢的窮人」--現金流與資產


兩天前 ,我拿著女兒的存摺給岳母看。告訴她 年初將女兒這兩年的紅包錢約5萬塊 ,
買了月配息的債券型基金 。現在 女兒雖然才兩歲半 ,但每個月都有288塊左右的「被動現金流入」,正朝著未來財富自由的目標發展XD (請注意,投資還是有風險)
聊著聊著 ,我簡單跟岳母解釋「被動現金流入」的概念 。

「被動現金流入」指的是 :
一種只要付出一點點的心力去維護 ,就能定期獲得的現金流入 。
類型包括:定存利息、債券利息、股票利息、房租、著作權...等

當每月這些被動的現金流入,大過自己的生活所需
這時我們就是財富自由XD

話鋒一轉
我又與岳母分享了兩個名詞
沒錢的富人」與「有錢的窮人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讓我們一起跳脫「老鼠賽跑」的財務陷阱吧!


在上一篇文章大學生休學去賣有機蔬菜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曾經提到所謂被動式收入(Passive Income)的觀念,這個名詞其實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Kiyosaki)所提出的,本來正在寫相關的文章,但寫到一半發現,為了讓大家更容易了解,我似乎應該先說明一下「現金流」這個遊戲。

淺談被動收入與財務自由


http://ian0425.blogspot.hk/2011/08/blog-post_24.html
這些觀念是我之前花錢花時間去學來的,現在可以不用花半毛錢就能了解到這些觀念,希望大家有耐心地看完這篇早點立下目標。

之前我第一次接觸到被動收入的觀念是在【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by哈福艾克)這本書中,後來又陸續接觸其他致富的書籍(如【富爸爸窮爸爸】by羅伯特清崎)跟課程都有提到這些名詞,我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完全沒接觸這樣的概念,所以很難脫離上班族的生活,因此寫在網誌中希望大家能早日接觸這些觀念。

首先有些雷同的名詞要先知道,被動收入、非工資收入、自動收入,這3個詞最近常出現在各類傳銷或是網賺的廣告中,這些公司會大量使用這名詞一定是有其重要性,我說明一下是甚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