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顯示具有 處事手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處事手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如何能寫出一篇好論文?

論文的其中一項功用就是讓大家了解你的研究成果。
而如何寫好論文,就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現在把這些年來的經驗總結歸納如下:科研論文三部曲﹣看文獻、做實驗、寫論文

一.看文獻(如果不太熟習英文的學術語言,不要勉強自己。可以先中文,後英文。先掌握個大概。):
我的經驗是先讀比較大量的文章,至少10篇以上,當然,一般只能讀懂很少的一部分。但這時候,你能從中找到自己感覺最不錯的一篇文章,再讀一遍,查處所有不懂單詞的精確意思,然後再精讀。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讀文獻都太浮躁了,只求數量走馬看花。數量可觀,但效果很差。

1.先對專業知識進行足夠了解後,再看英文文獻.

找一本中文經典的書籍,僅看某一節你感興趣或與你相關的內容,然後先找一兩篇英文的綜述(review認真閱讀一下。
2.看英文文獻,不一定數量多,可以精選相關的文獻精讀,最關鍵是要讀懂.
不會的單詞可上GOOGLE查一查。也許你讀第一需要花兩天,你過兩天再讀第遍時,你也許只要一天;然後你再讀第3時也許你只要半天!然後你一定會真正發現讀英文文獻的快感!
*3.適當的追查引文,找到最初解釋,不能片面理解.
*4.做好記錄,方便以後查找.
*5. 抓住文獻要點看
  • 1. 作者所做實驗的內容
  • 2. 實驗方案及所用到的方法、手段
  • 3. 實驗結論與分析
  • 4. 實驗中存在的不足 (按: 找到人家實驗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也就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 5. 作者的實驗思想 (按: 當你透過字裡行間把握了作者的實驗主導思想,就可以對實驗方案進行高屋建瓴地分析與取捨了)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時間管理測試

1.我是否訂下了一套明確的遠期、中期、近期目標?
2.對於下星期所想從事的工作,我是否已有清晰概念?
3.在一個工作日開始之前,我是否已編妥該工作日之工作次序?
4.我是否以事情的程要性,而非緊迫性作為編排優先次序的依據?
5.我是否把注意力集中於目標,而非集中於過程;
    又是否以績效,而非活動量作為自我考核的依據?
6.我是否在富於效率的時間內做重要工作?
7.我今天是否為達成遠期、中期、近期目標做過某些事?
8.我是否每天都保留少量時間做計劃,並思考與我工作有關的問題?
9.我是否善用上下班時間?
10.我是否故意減少中午食量,以免下午打瞌睡?
11.我是否對自己的作息時間做鬆弛安排,以令自己擁有時間應付突發的危機及意外事件?
12.我是否儘量將工作授權他人處理?
13.我是否將具挑戰性的工作以及具例行性的工作都授權他人處理?
14.我是否根據"權責相稱"之原則進行授權?
15.我是否一意遏止部屬對他們感到困難或不耐煩的工作進行"反授權"?
16.我是否有效地利用部屬之協助以令自己對時間掌握更有效果,而同時避免自己成為浪費部    
     屬時間的起因?
17.我是否採取了某些步驟以防止無用的資料或刊物擺放在我公桌並佔用我的時間?
18.當我有得選擇時,是否會盡量嘗試以電話或親身到訪的形式去處理事情,而只有在無可避
     免的情況下才利用書面的形式溝通?
19.除了例外情況,我是否盡量嘗試在下班後把工作置之不理?
20.若果有需要加班,你是否寧可選擇早點上班,也不要遲下班?
21.我是否經常逼使自己做一些微少的決策?
22.我是否在獲得關鍵性資料的第一時間,即從事決策之制定?
23.對於有機會發生惡性循環的危機,我是否有警覺性,並採取遏止行動?
24.我是經常為自己及他人定下工作完成時限?
25.最近我是否已終止任何毫無益處的工作或活動?
26.我是否在口袋或手提包中,帶了一些物件,在空閒時(通勤、等候時)取出處理?
27.當我面對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我是否運用了"80/20原理"去應付?(在100%的工作中,只集中對付20%真正重要的工作,而不受不重要的80%工作所羈絆)
28.我是否能真正控制自己的時間? 我的行動是否取決於自己,而不是取決於環境,或他人之  
     優先次序?
29.我是否試圖對每一種文件只做一次性處理?
30.我是否積極避免常見的干擾( 訪客、會議、電話等 ) 之持續妨礙我每天的工作?
31.我是否嘗試面對現實,思考現在需要做的事情,而非執著於過去的成敗 或 擔心未來的一切?
32.我是將時間當成金錢,並常常計算時間成本和開銷?
33.我是否會撥出時間為部屬提供訓練?
34.我是否會儘量將電話集中在一次過打? 並在打之前必會先準備好有關資料?
35.我是否擁有一套處理各類文件的系統?
36.我是否有時採取"門戶封閉"政策,以免工作受到他人干擾?
37.在一天工作完成時,我是否自問:
     哪些工作無法按照原定計劃進行? 原因何在? 以後怎樣補救?
38.在我籌備會議前,我會否 先探尋取代會議的可行方式?
39.開會時我是否講求技巧以增進會議效率與效能?
40.我是否定期檢視自己時間運用方式,以確定沒有重覆犯錯( 重蹈覆轍、浪費時間 )?

0-10個是:差,沒有合理安排時間。
11-32個是: 有合理安排,但不夠好。
33以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