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12453

排容原理(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一)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游森棚副教授責任編輯
排容原理( Principle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簡稱PIE), 是高中排列組合的第三個, 也是最後一個基礎原理(前兩個是“乘法原理(Rule of Product)”與“加法原理” (Rule of Sum)) 亦有一些書按英文順序直譯為容斥原理(或許這是比較好的翻譯)。
排容原理中的‘排’ 是指“排除”, ‘容’是指“容納”。 基本上的想法就是“多退少補” — 多算的要排除, 少算的要加進來.。從原文亦可以清楚看出這個原理的精神。
高中數學的排容原理, 課堂上的實際教學不外乎從介紹下列式子開始:
| {A} bigcup {B} | = |{A}| + |{B}| - |{A} bigcap {B} |  (1)
老師的講解都是用文氏圖(Venn diagram) 來說明的. 這是直觀而容易懂的好方法:
  接著例題可能就是“國文及格有30 人, 數學及格有20 人, 兩科都及格有15人, 問至少一科及格有幾人?”. 緊接著必定會介紹三個集合的排容原理, 一樣會利用文氏圖來說明:

| {A} bigcup {B} bigcup {C} | = |{A}| + |{B}| + |{C}| - |{A} bigcap {B} | - |{B} bigcap {C} |- |{A} bigcap {C} | + |{A} bigcap {B} bigcap {C}|,(2)
高中的排容原理, 事實上教到這裡已經非常足夠了。但一些教師可能會接著介紹一般性的結果, 也許這樣講: “同理可證, 四個集合的排容原理如下:”
|{A}bigcup{B}bigcup{C}bigcup{D} |= |{A}| +|{B}|+|{C}|+|{D}| - |{A} bigcap {B}| - |{A} bigcap {C}| - |{A} bigcap {D}| - |{B} bigcap {C}| - |{B} bigcap {D}| - |{C} bigcap {D}| + |{A} bigcap {B} bigcap {C}| +|{A} bigcap {B} bigcap {D}| + |{A} bigcap {C} bigcap {D}| + |{B} bigcap {C} bigcap {D}| - |{A} bigcap {B} bigcap {C} bigcap {D}| mbox{ , (3)}
 學生多半能從上述三個式子中看出規則, 老師最後就會說“一般來說, 有以下的排容原理:”
  
口頭上會加上說明: “一個一個加(所以一共left( begin{array}{c} {n}\ {1} end{array}right)) , 減去兩個兩個交集(所以一
共減去left( begin{array}{c} {n}\ {2} end{array}right))項), 加回來三個三個交集(所以加回來left( begin{array}{c} {n}\ {3} end{array}right)項), 再減去四個四個…”。
這樣的教學無可厚非, 師生都滿意, 皆大歡喜。
但是, 以上的教學過程卻有兩個很大的盲點一直被忽略。
第一個盲點, 以兩個集合為例. 我們都知道, 將(1) 式兩邊用宇集(universal set) {S}去減, 再於左式用笛摩根定律(De Morgan law, {A} bigcup {B} = {A} bigcap {B} )後可以得到下式:
| overline{A} bigcap overline{B}|=|{S}| - |{A}|-|{B}| + |{A} bigcap {B}| (5)
 這當然也可以用文氏圖說明. 這個例題會是“全班有50 人, 國文及格有30 人, 數學及格有20 人, 兩科都及格有15 人, 問兩科都不及格有幾人?”
好, 問題來了. 到底(1) 式是排容原理, 還是(5) 式是排容原理?
筆者曾經對一群約五十位現任高中數學老師作調查, 答案是一面倒認為(1) 式才是排容原理. 但是並非如此!! 排容原理原始的精神是要算“這個條件也不成立,那個條件也不成立” 的方法數, 而不是算“至少有一個條件成立的方法數”. 因此嚴格說起來,
| overline{A} bigcap overline{B}|=|{S}| - |{A}|-|{B}| + |{A} bigcap {B}|”才是排容原理,
而“|{A} bigcup {B}| = |{A}| + |{B}| - |{A} bigcap {B}|”是“排容原理的對偶形式(dual form)”!
第二個盲點, 三個集合的(2) 式可以用文氏圖說明是三個圓畫出來剛好把平面分成八塊, 但是, 如果讀者曾試著去畫四個圓交出來的文氏圖, 就會驚愕地發現, 四個圓最多只能把平面分成14 塊! 要用文氏圖說明, 必須要有16 個區域! 所以,
從三個集合的(2) 式到四個集合的(3) 式, 並不能“同理可證”!
因此證明四個集合以上的排容原理(或是對偶的排容原理), 並不是“同理可證”或“一般來說” 就可以矇過去的. 這是需要一點功夫的. 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中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