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40 歲的哀愁:拼不過新鮮的肝靈活的腦,工程師面臨中年危機


圖片來源:Flickr
我們熟知的矽谷充滿朝氣與活力,我們佩服年輕創業團隊,我們著迷於未成年的程式神童傳奇,我們口中念著社群、大數據和 app 新經濟——我們談論的是科技,不斷構築未來美好願景,一切如此新鮮燦亮,科技不可能復古,唯有繼續前衛,老與舊不存在於這個行業。
其實他們一直存在,只是,科技汰舊換新,毫不留情。

功能性手機、傳真機、Flash、貪食蛇、DVD,曾經輝煌,現在幾乎都要被丟進時代的垃圾堆裡。
還有,本篇文章的主角,40 歲的中年工程師。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或許就是描寫科技產業的最佳寫照。今天 Inside 刊登的〈談員工汰舊換新——別急著讓老兵退伍〉一文中即描寫科技產業急於拔除老齡員工的心態:
曾經我對淘汰舊員工的觀點也是比較激進的,認為無法滿足團隊期望的老人就應該給新人讓路。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國阿里集團的資深員工,只讀標題就知道宗旨表達的是,科技業裁人無須那麼殘酷,但這就映射了現實就是如此無情。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 Vivek Wadhwa 於 LinkedIn 發表文章1,更直接警告中年工程師,你們的飯碗已經快破了,縱使頂著碩博士學位,一樣岌岌可危。

年齡與薪資成反比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調查,從事半導體產業的工程師薪資在 30 幾歲時飆漲,40 歲後增幅減緩,50 歲後學士與碩博士工程師的平均薪資分別下降 17% 與 14%。擁有研究所學歷者的薪資漲幅總是低於學士學位者,換句話說,就算是博士,也無法保證自己永遠毋須憂慮工作前景。
場景轉換到軟體工業,投資人說得頭頭是道,他們只欣賞青年創業者,對老人意興闌珊;而從雇主的角度看,利之所趨的傾向更明顯。
如果區區 6 萬美元就可以換到一顆新鮮的肝,怎會想花 15 萬美元留住技術能力早就跟不上時代的工程師?何況前者沒有家庭壓力,不用六點趕著回家帶小孩,他們精力旺盛、學習力強且孜孜不倦熱血沸騰,甘願留在辦公室熬夜奮戰,剛開始企業或許得用一個月的時間訓練這批初生之犢,但與他們將來的貢獻相比,這一點成本根本不算什麼。
話說回來,老員工並非一無是處,他們往往更加務實且忠誠,適於擔任輔導與領導的角色,也更善於在團隊中穿針引線,自尊與自傲隨著年紀漸長收斂鋒芒。Vivek Wadhwa 過去從事科技產業時,伴他度過艱辛困局的,是 50 幾歲的員工。
只是,薪資隨著年齡增長本來理所當然,但是已不適用現在的環境,科技新創公司尤為如此,多數公司甚至連 6 萬塊都負擔不起。衝勁十足的年輕軟體開發者自然成了首選,他們願意接受低薪換取股權和建立職涯的機會。用最實惠的價格獲得最傑出的人才是自由市場的法則,我們當然可以苛責雇主,但現況難以改變。
還是老話一句,能改變的唯有自己,Vivek Wadhwa 提出幾個建議,頭頂開始長出白髮的工程師不妨聽聽:
  • 拓展經驗。多多接觸業務、金融、行銷或產品管理、法務、營運部門,發展多元技能,提高身價,這樣一來,你當然就比只會寫程式的同事還要特別。
  • 創業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別管投資人怎麼說了,年紀大在新創世界中其實並非劣勢。你理解產業與市場,也知道世界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而且也比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擅長創造動機與經營管理。
  • 也別忘了原有技能。隨時跟上運算、程式技術與語言的最新發展趨勢,並培養適應變化的能力。如果真打算一輩子靠寫程式維生,你就要想辦法當一名頂尖的開發者,把自己磨練到登峰造極。
  • 未雨綢繆。即使你再怎麼經驗豐富有智慧,你得明白自己處於不利地位。盡可能在 3、40 歲的時候拼命存錢,並且做好資歷愈深薪酬愈少的心理準備。
  • 從教育做起。大學應及早告知工程學類的學生,技術人的職業生涯樣貌。在校園內先行揭露殘忍的一面,讓他們為前方艱險提前準備。
不止邁入中年的工程師該聽,或許無分年紀、產業與國界,所有人都該謹記實踐,因為無論如何,我們都將變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