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yuni.tw/blog/post/18112313-mba-%3D-%E8%B6%85%E5%BC%B7%E4%BA%BA%E8%84%88-%2B-%E6%BC%82%E4%BA%AE%E5%B1%A5%E6%AD%B7-%2B-%E6%B5%81%E5%88%A9%E8%8B%B1%E6%96%87-%2B-%E5%95%86%E6%A5%AD%E7%9B%B4
壽司您好:
先說聲抱歉,因為我在發文的隔週,有考試及一個檢定要準備,沒在上網,所以當我發現您在我留言的回覆時,已經回天乏術、來不及補充了。原本以為,壽司可能會在碎碎唸中提到我的問題,沒想到居然是閃亮亮的頭條,真是讓我受寵若驚,還有謝謝很多網友。不過我覺得可以再向您解釋一下那三個問題背後的想法。
我現在是大二準備升大三。身為汲汲營營的學生,當初會選擇法律系的因素不外乎:報酬(The Firm很有說服力)、社經地位(父母總是含羞帶怯又「驕傲」的報出我的系所)、文科(數學、理化……通通閃邊去),加上自己的表達能力不錯,總以為自己注定成為台灣版的Clarence Darrow(雖然當時較想走商業律師),於是在選填志願時,鐵齒的將性向測驗藏在角落,滑鼠一點,分發為法律新鮮人。
1. 我想大部份的情況我都可以悠游其中,不過發文當天確實有些特殊個案,讓我情不自禁萌生感慨。
2. 很認同「漂亮履歷」走到哪裡都會吃的開的說法。但我的問題可能較著墨在,一個優勢的MBA學校,是如何從申請者的工作經驗或大學經驗,來評價、尋找它們想要(各校可能會稍不同)的學生?例如三位其他條件均等的申請者,他們二到三年的工作經驗可能分別是空服員、律師和醫師,前者的「MBA特質」可能很難用的工作經驗表現出來(請座艙長寫推薦函,裡面寫他是顧客滿意度第一名嗎?),而後二者的專業度很高,幾年的工作經驗,也很難有足夠的經歷去形成建樹,來彰顯「M質」,所以這是職業別選擇的問題?還是essay包裝的問題?(個人覺得看過essay範例後,好像是後者)
關於在校經驗的疑問是,撇開課外活動所帶來的其他益處,專就申請而言,這部份「好像」不會是學校所關注的議題(沒申請過,不知詳情如何)?除非自己把它寫在essay中。會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法律系特別的地方在於國考,雖然上一篇留言我以斬雞頭的架勢,宣稱自己是自由人,其實內心還是多所猶豫(是不考,還是晚些考)。通常法律學生在大三、大四,準備兩年,過程常需一定的專注,大學生活也會分成「多采多姿、黑白人生」兩階段,等千辛萬苦考上了,還需實務經驗累積。我想這也許是法律人較少中途轉行的原因,因為進入成本蠻高的。
3. 如果說將來可能申請MBA的話,最大的原因應該是Morgan Stanley吧!我大一的時為了一圓「白領雅痞商業律師夢」,修課策略是採取「左右逢源、兼容並蓄」型,成績平平、偶有「驚嚇」(當時還是想國考)。大二後開始屏除雜念,專心在法律科目上,逐漸開竅的同時,也開始質疑,法律真的是我喜愛的人生伴侶嗎?所以又開始尋尋覓覓。因為修過商科的緣故,覺得還蠻有趣的,就跑去商業社團,順便玩玩比賽,想說能學以致用(然而事實上完成財報的主力依然是會計系、財經系的同學,冏~),無意中也較認識自己。當時我已經比較知道MBA不是可以吃的東西,不過個人認為有「M質」的人真的是走到哪裡都會有一片天空,所以它於我如浮雲。
有天中午,我陪管院同學去聽MS說明會,我只能說它的形象廣告真是太有說服力了,讓我有種他們天天熱血討論(事後證明是熱血到博命工作),就像是整個公司分工合作完成一個比賽的感覺(又犯了膚淺的毛病)。興致勃勃的我,當時針對「商業直覺」(腦中立即浮現的是初會、中會、總經、個經的圖表)的問題,曾在Q&A時發問,但他們表示:若非商學院學生,當然就不會問類似問題,會以法律作為……(我想到法律可以牽扯上商業直覺的只有:分析國考補習班的市場需求?某董事被收押所以股價狂跌?)
當時只覺得,投資銀行明明就是專業度很高的工作(不然我幹麻辛苦修一堆課),但和他們招收實習生和MBA生(來自不同方向的人,專業也不一定是財管)之間,好像有不明的落差?且因為他們的業務組成複雜,好像總有一層神祕的面紗。對此曾請教過VC的前輩,他們戲謔的說法是,因為衝著金字招牌來的人已經太多了,他們不需揭開面紗,只需利用自然法則,淘汰不適應的即可。我想若再多修一些管院的課,應該是會更幫助自己對它的認識吧?(只是辛苦了我的GPA)
我覺得我目前還在探索期,在認識這個領域的途中(呃,也代表功課做的不夠多,但WJ我總有越看越迷糊的感覺),突然有問題想舉手發問,在考慮過後,為了怕「法律悲劇-想像未必是真相,真相往往難以想像」,再度重演,就蒙著眼睛留言了(學長姐多是律師法官,容易出現其他領域的人脈斷層)。即使是申請(一定是衝動),也會是N年後的事情。再者,令人卻步的還包含:牛人真是滿坑滿谷的多啊,我身邊可說是「俯拾皆是書卷獎,自信積極語文強」,與之相較,我的履歷簡直可以直接資源回收了,加上我還有本科要照顧,在競爭中,簡直就像是揹著小孩跑馬拉松,要花更多心力去維持。雖然逝者不可追,但套句壽司小姐的話,我的「過去先生」還是常常陰魂不散,被附身時總伴隨著後悔的情緒,也會讓我忍不住狂嘯:s××t~人還是要小小的規劃一下。
【酪梨壽司碎碎唸】
L同學又來信了,提供許多背景補充說明和想讀MBA的理由,也提出更多疑問。因為來信很長,問題部份我自作主張用粗體字劃了重點。歡迎各位職場老鳥菜鳥一起加入討論,各方觀點都歡迎,不一定要MBA或懂投資銀行的人才能發言啊。
2008/5/28 原文,L同學的第一封信
「壽司的信箱」好久沒有開張接客了。自從寫過「部落格終極發問指南」後,許多苦主來信,我都直接建議自行上網孤狗或回家擲茭,省下不少時間。當然啦,偶爾也有例外。
正在讀法律系的讀者L同學留言給我,說他是系上少數沒有打算考國家考試的稀有動物,反而對申請商學院有濃厚興趣。某日他參加社團活動回來,心靈受創,有三個問題在腦中揮之不去:
一、我參加過一些營隊或商業性的社團,只是管理學院的學生會給我一種刻板印象:外型佳(才大學就要會化妝)、英語流利、口條不錯、超有自信,大家在聚會中都會很積極的要去認識很多人(人脈?),所以這種感覺會和MBA很像嗎?或是說必須成為這種人?我對這種氣氛,有時會感到有點難接受。很累,又有點假假的。
二、想嚐試許多新事物的,但爬文時有些前輩說,申請商學院,除成績外,最好經歷中有社團幹部、外商工作經驗等,可是我覺得這可能有點違背「特殊經驗」的意義,一個人很可能做公關、作家,然後後來才想換跑道、或是慢慢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難道要申請就一定要從頭到尾,處處小心的經營嗎?(GPA例外啦!可是這個標準也有點不公平,像我們系的分數和某些系相比就差蠻多的)
三、今年Morgan Stanley在學校招實習生的說明會,他們強調無論是各科系都可申請,重要的是英文的流利和「商業直覺」(我在招生說明上看到這四個字,有點傻眼,真是玄妙的用語),那依此邏輯,外文系不是應該是投銀或顧問公司的首選嗎?我覺得很奇怪的是,若非財經或專門產業相關的科系,像是法律或中文系,在討論時應該很難對具體個案有貢獻吧?還是說實習生的標準是和正職人員不同?那如果是美國商學院的畢業生,大家的英文都很好,也很會推銷或表達自己,為什麼還是會有差別的呢?(是因為第二外語、性向測驗嗎?)這問題中我排除掉像是雄厚背景、特殊需求的人(像是精算師等專業度高)。
我覺得推銷是重要的技能(不論是推銷自己或創業比賽的理念),但是這一行的需求和到底在哪裡?為什他們不找經濟博士,而要找商學院的學生?希望我有把我的問題表達清楚。 (壽司中場舉手發問:Morgan Stanley是世界知名的投資銀行,所以L想問的「這一行的需求」,是針對投資銀行業的需求嗎?)
歹勢,我知道壽司很忙(我有長期偷窺這個部落格喔),但還是忍不住手殘想問問題,如果壽司經考量後不公佈或無暇處理,都沒關係。您的回文非:「同學,請多爬文」,我就很高興,感覺自己是有思考過問題的。打擾了,祝身體健康。
【酪梨壽司碎碎唸】
看得出L同學是個認真做過功課後仍有「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學生,精神值得嘉獎。不巧我最近忙翻天(沒看過這麼愛裝忙的部落格主人),希望板上有經驗的網友能給些過來人的建議。等到討論稍微告一段落,我也會在這篇文章內補上自己的個人經驗和淺見,供有志申請MBA的讀者們參考。如果其他讀者也有相關疑問,也可在這篇的迴響區一併發問。
對了,「MBA = 超強人脈 + 漂亮履歷 + 流利英文 + 商業直覺?」的標題,是我隨手總結L同學來信內容而下的,是一般人對MBA的印象,但不保證是標準答案,但願這個標題不會誤導討論走向。大家可以不用太執著於標題,針對L同學的個別問題回答就好了。
【延伸閱讀】
對申請國外MBA有興趣卻完全沒概念、不知從何開始的讀者,建議參考本部落格「MBA答客問:認真魔人專用」系列文章,有許多過來人的精采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