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格林童話原著的後記

後記

白雪公主被身為巫女的繼母所殺害——這是一般人所知道的「白雪公主」的故事。然而,真正想置白雪公主於
死地的皇后並非繼母,而是白雪公主的親生母親。

從第2版起,格林兄弟便將生母的身份改成了繼母。可是,在「格林童話集」的第1版中,並沒有白雪公主的母
親生下她之後便死去,父王另外迎娶繼母的記述。當格林兄弟推出「格林童話集」第1卷初版時,收到了許多
讀者的批評,認為這些故事中充滿太多不道德和殘酷的情節。讀者反應,像這類親生母親殺死女兒之後還要吞
食內臟的情節,實在不是有良知的德國母親應該讀給孩童聽的故事。 除此之外,來自出版同業與書評家的攻擊
也不少,好比說「哪有母親或褓母能夠臉不紅氣不喘的唸這種異色故事給純潔無瑕的小女兒聽呢?」「(格林兄
弟)在蒐集民間故事時並未探訪社會的每一個階層,因此常沿襲了轉述故事者的粗鄙口氣,這對故事本身是具有
殺傷力的。」等等……。 格林兄弟也對這些批判之聲做出了回應,日後每次再版時,格林兄弟都會加以修繕。
以性愛的情節來說,這也是他們最擔心的,都已經全部刪除。相較於其他暴力、殘酷的情節,格林兄弟對性愛
的描述採取的是極為嚴格的標準。


舉例來說,在「青蛙王子」的初版中,青蛙變成王子之後橫躺在床上,到了第2版以後就變成掉到床下,而且還
加上了國王允許他們結婚的段子。「沒有手的新娘」故事中,女兒因為拒絕和父親結婚,遭到被剁去雙手和乳房
的對待,後來也改成了厭惡近親相姦的兄弟,和惡魔訂下契約的劇情。然而,這樣經過一再改寫的故事,卻讓
真實性打了折扣。 根據約翰‧M‧埃里斯所著的「一則多餘的童話故事」一書,指出原典的「白雪公主」其實
是母女間因為性的嫉妒而引發敵對關係的故事。母親之所以想生下漂亮的女兒,為的是讓自己的美獲得認同,
是以自私為原始出發點。然而皇后在生下白雪公主後突然發覺,女兒並不是自己的美的延伸,而是一個和自己
競爭、並且勝過自己的另一個人。這樣的威脅讓皇后決心剷除情敵,最後落的以毀滅收場。 歐洲各國其實都有
和「白雪公主」極為近似的同類故事,其中就有國王向白雪公主求歡,或是國王稱讚白雪公主的美貌,結果導
致夫妻感情生變的情節。 這些同類故事都暗示著美麗女兒和父親之間不尋常的關係,也是暗藏另一種可能性
的地方。 有沒有可能,身為皇后的親生母親之所以放逐白雪公主,為的並不是嫉妒,而是希望能斬斷父女之間
不正常的關係呢?


森信義在「童話的深層」中提出了「皇后真的想殺死白雪公主嗎?」的疑問。簡而言之新的可能性是:皇后強
迫白雪公主離開父親,因此公主心中萌生怨恨,所以才編造了「繼母想要殺我」的謊話,藉此來騙取小矮人們
的同情。 森先生同時還提及:皇后前去探訪白雪公主,其實並不是要加害於她,而是擔心女兒在外住不習慣,
所以三不五時帶些能令她高興的小禮物去送給她,期望能稍減女兒所受的孤寂之苦。白雪公主因為束腰和梳子
而暈死過去,其實故弄玄虛、故做可憐的機率比較大,這也是另一種可能性。 不過,皇后被套上燒的赤紅鐵
鞋,跳舞至死的情節從初版到最後一版都沒有改變。格林童話中,有許多壞人在故事最後遭到酷刑懲罰的情節
,這些刑罰在當時都是確實存在的,因此,這也算是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根據1808年最早的筆記,前去尋找玻璃棺材的其實是父王,而不是王子。格林兄弟將這裡加以改寫,把王子描
述成了一個戀屍癖患者。森先生也提到,看見美女的屍體便一見鍾情,非要帶回城堡裡玩賞的王子,的確是
「異於常軌」。儘管棺材內躺著天下第一美女,王子卻從沒有和死者交談過。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天天在屍
體旁邊進餐,否則就食不下嚥,實在令人感到頭皮發麻。在故事的原典中,王子每次都要侍從們抬棺跟著他走
,結果惹得侍從心生怨恨,用力毆打白雪公主的背部,才讓哽在喉間的毒蘋果咳了出來,白雪公主也因此而復
活。這段情節也是經過了多次改寫,才變成今天的面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