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讀后感
《孫子兵法》是兵家經典,由春秋末年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共十三篇,包括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于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
孫子在開篇即提出了作戰取勝的五個重要因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凡 此 五 者, 將 莫 不 聞, 知 之 者 勝, 不 知者 不勝”。
=====================================================================
在計篇中孫子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說明孫子戰爭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這表明孫子對于是否進行戰爭相當審慎;“兵貴勝,不貴久”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則表明孫子對如何進行戰爭相當謹慎。
=====================================================================
戰爭是智力斗爭,使用詐術是它的特征。
“詭道十二法”:
1、能而示之不能
2、用而示之不用
3、近而示之遠
4、遠而示之近
5、利而誘之
6、亂而取之
7、實而備之
8、強而避之
9、怒而撓之
10、卑而驕之
11、佚而勞之
12、親而離之
詭道“前四條”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對方,使對方不辨真假。
“后八條”是因勢利導造成不利于對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譯文:
能而示之不能: 實際能打,反而示敵以不能打;
用而示之不用: 準備怎么打,反而示敵以不怎么打;
近而示之遠: 擬取近道,反而示敵以走遠路;
遠而示之近: 擬走遠路,反而示敵要取近道。
利而誘之: 敵若貪利,就以利去誘惑它;
亂而取之: 敵若亂而不整,就乘機去襲取它;
實而備之: 敵若力量充實,就要防備它;
強而避之: 敵若兵強卒銳,就暫時避開它;
怒而撓之: 敵若氣勢洶洶,乘怒而來,就設法使之屈撓;
卑而驕之: 敵若詞卑行斂,就設法使之驕惰;
佚而勞之: 敵若休整良好,就設法使之勞頓;
親而離之: 敵若親和團結,就設法離間它。
要進攻敵沒有防備之處,要出擊在敵意料不到之時。這是軍事指揮家的奧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出去的。
=====================================================================
孫子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
如敵我、主客、眾寡、 強弱、攻守、勝敗、利患等。
在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的。
《 孫子 》認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關鍵在于正確地認識戰爭情況。
正確認識戰爭情況的原則和方法:
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強調在敵對雙方激烈對抗的戰爭中要取得勝利,作戰指導必須建立在對彼己雙方情況的全面了解之上
2、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即善于根據戰場敵情的變化,去運用適宜的戰法。為此,作戰必須要預有準備,“先為不可勝”,但決不能墨守成規,一切都要以敵情的變化為轉移。
3、 “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孫子》認為:“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兩軍相爭,雙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險的一面。聰明的戰爭指導者應該把利弊倆方面都考慮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4、要善于觀察敵人并了解敵人行為的本質內容。《孫子》認識到既要了解戰爭中的現象也要了解現象背后的本質。但是要了解本質通常要費一番功夫。“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它強調認識戰爭情況必須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細微現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敵情,并且要對收集到的情報“微妙”一番,即經過認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質,抓住敵人的真實意圖。
=====================================================================
《孫子兵法》開篇就強調戰爭是國之大事,必須慎重對待。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軍事思想。它強調不需要戰爭,就使敵人俯首稱臣,這是戰爭的一種不戰而勝的思想。這樣就不用傷害百姓人民、下屬甚至自己。其實這是一種人文主義精神。
====================================================================
《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下面我就來分別介紹以每一片的大意。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也是全書的總綱。提出了以"五事"、"七計"為基本考察,廟算決策來預測戰爭的勝負。孫武明確提出了"兵者,詭道也"這也戰爭的基本特點,
并以:
這里的"計"就是計算的意思,古作廟算,是戰前謀劃、制定計劃和計謀的重要步驟。
《作戰篇》著重論述了廟算決策后從實際出發來準備戰爭。
《謀攻篇》全書的核心,論述了如何運用計謀來贏得戰爭的勝利。
作戰目標:"不戰而屈人之兵",將帥用兵的最高境界。
作戰思想:"上兵伐謀":
《軍形篇》從敵我雙方的實力出發,巧妙的運用攻和守兩種基本作戰形式,從而達到全勝。
戰爭的指導者的攻守: 應當"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
軍隊的作戰方式:"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判斷勝負:(分析敵我)
基本攻守作戰原則:(自保而全勝)
《兵勢篇》在一定實力的基礎上,將帥如何運用奇正之術造勢、任勢并奪取戰爭勝利。
孫子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就是說作戰的基本手段不過是"奇"與"正",然而"奇"與"正"的變化卻是無法窮盡的。
古將者要將"奇"與"正"結合起來。從而提出了"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責人而任勢",就是說"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可見"勢"是作戰是必要的條件,要靈活多變。
《虛實篇》戰爭中如何運用變幻的手段,正確調配兵力,以達到克敵制勝之目的的問題。
本篇也明確的指出了戰場上兵力的使用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軍爭篇》兩軍交戰時如何奪取先機之利的問題。
在戰爭中將者必須把握主戰場的主動權。
《九變篇》"九變"就是多變的意思,戰爭中靈活多變的重要作戰思想。
如果將帥不曉得"九變"之利,那么幾十了解地形,也不能取勝。
同時孫子也提出了將者的"五危",即"必死"、"必生"、"忿速"、"廉潔"、"愛民",將者要防止和克服這五大險情。
《行軍篇》不同的地形下如何處置部隊的要領及觀察、判斷地情的具體方法。
孫子認為打仗關鍵在于將者能否準確判明敵情克敵制勝(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
《地形篇》重點論述了在"通"、"掛"、"支"、"隘"、"險"、"遠"劉中地形條件下如何運用戰術策略的問題,強調了要運用不同的地形來作戰。分析了"走"、"弛"、"陷"、"崩"、"亂"、"北"六種情況,了解這些,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以不可不認真的加以考察和研究。
孫子說將帥對待自己的士兵要像對待嬰兒一樣,但不能嬌慣,要正確的領兵。
最后孫子認為不僅要"知彼知己",而且還要"知天知地",因此才能勝而"不殆",勝而"不窮"(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篇》從戰略角度出發將作戰地域分為九類,即"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和"死地",并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用兵原則。
《火攻篇》具體論述了火攻的種類、條件、實施辦法及需要注意的各種具體問題。孫子說火攻分為"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五類,而且要有適宜的氣象條件和充足的物資。并且提出了"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一慎戰思想,就不說不大沒把握的仗,也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興師動眾,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根本原則。
《用間篇》重點論述了用間的重要意義、基本類型及基本法則。這里用間是指間諜,通過間諜來獲取地方情報,從而分析當先戰爭形式,是戰爭的有利一方趨近于我方。
孫子認為間諜是三軍中最為重要的。間諜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五種,這五種同時運作起來,從而克敵制勝(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全軍上下都要依照間諜提供的情報,來決定如何行動,也就是孫子所說的"三軍之事,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戰爭才能勝利。
=====================================================================
千古流傳的《孫子兵法》凝結了孫武必勝的智慧和心血,全書十三篇,貫穿了它全部的謀略智慧,留下了重要的作戰思想,"兵者,詭道也"、"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上功伐謀"、"自保而全勝"等經典的戰爭論述,是我們這新一代的人們不得不對孫武肅然起敬。《孫子兵法》沒有最高境界,只有靠心去領會,書中很多西想不僅在戰場上有用,而且在商場上同樣適用。
《孫子兵法》是兵家經典,由春秋末年著名軍事家孫武所著,共十三篇,包括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被廣泛地運用于軍事、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中。
=====================================================================
孫子在開篇即提出了作戰取勝的五個重要因素: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傾向你這邊。道是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
- “天”、“地”強調作戰的天時、地利條件。
- “將”說的是領導者的策略、領導能力。
- “法”強調法規紀律。
“ 凡 此 五 者, 將 莫 不 聞, 知 之 者 勝, 不 知者 不勝”。
=====================================================================
在計篇中孫子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說明孫子戰爭保持一種謹慎的態度。“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這表明孫子對于是否進行戰爭相當審慎;“兵貴勝,不貴久”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則表明孫子對如何進行戰爭相當謹慎。
=====================================================================
戰爭是智力斗爭,使用詐術是它的特征。
“詭道十二法”:
1、能而示之不能
2、用而示之不用
3、近而示之遠
4、遠而示之近
5、利而誘之
6、亂而取之
7、實而備之
8、強而避之
9、怒而撓之
10、卑而驕之
11、佚而勞之
12、親而離之
詭道“前四條”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對方,使對方不辨真假。
“后八條”是因勢利導造成不利于對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譯文:
能而示之不能: 實際能打,反而示敵以不能打;
用而示之不用: 準備怎么打,反而示敵以不怎么打;
近而示之遠: 擬取近道,反而示敵以走遠路;
遠而示之近: 擬走遠路,反而示敵要取近道。
利而誘之: 敵若貪利,就以利去誘惑它;
亂而取之: 敵若亂而不整,就乘機去襲取它;
實而備之: 敵若力量充實,就要防備它;
強而避之: 敵若兵強卒銳,就暫時避開它;
怒而撓之: 敵若氣勢洶洶,乘怒而來,就設法使之屈撓;
卑而驕之: 敵若詞卑行斂,就設法使之驕惰;
佚而勞之: 敵若休整良好,就設法使之勞頓;
親而離之: 敵若親和團結,就設法離間它。
要進攻敵沒有防備之處,要出擊在敵意料不到之時。這是軍事指揮家的奧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出去的。
=====================================================================
孫子探討了與戰爭有關的一系列矛盾的對立和轉化,
如敵我、主客、眾寡、 強弱、攻守、勝敗、利患等。
在這種種矛盾及其轉化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的。
《 孫子 》認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關鍵在于正確地認識戰爭情況。
正確認識戰爭情況的原則和方法:
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強調在敵對雙方激烈對抗的戰爭中要取得勝利,作戰指導必須建立在對彼己雙方情況的全面了解之上
2、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即善于根據戰場敵情的變化,去運用適宜的戰法。為此,作戰必須要預有準備,“先為不可勝”,但決不能墨守成規,一切都要以敵情的變化為轉移。
3、 “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孫子》認為:“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兩軍相爭,雙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險的一面。聰明的戰爭指導者應該把利弊倆方面都考慮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4、要善于觀察敵人并了解敵人行為的本質內容。《孫子》認識到既要了解戰爭中的現象也要了解現象背后的本質。但是要了解本質通常要費一番功夫。“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它強調認識戰爭情況必須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細微現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敵情,并且要對收集到的情報“微妙”一番,即經過認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質,抓住敵人的真實意圖。
=====================================================================
《孫子兵法》開篇就強調戰爭是國之大事,必須慎重對待。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思想,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軍事思想。它強調不需要戰爭,就使敵人俯首稱臣,這是戰爭的一種不戰而勝的思想。這樣就不用傷害百姓人民、下屬甚至自己。其實這是一種人文主義精神。
====================================================================
《孫子兵法》一共十三篇,下面我就來分別介紹以每一片的大意。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也是全書的總綱。提出了以"五事"、"七計"為基本考察,廟算決策來預測戰爭的勝負。孫武明確提出了"兵者,詭道也"這也戰爭的基本特點,
并以:
- "功其無備,出其不意"為核心做出了"詭道十二法"具體制勝的方法 和;
- "因利制權"的造勢方法。
這里的"計"就是計算的意思,古作廟算,是戰前謀劃、制定計劃和計謀的重要步驟。
《作戰篇》著重論述了廟算決策后從實際出發來準備戰爭。
- 但凡作戰就要做好物質準備(e.g.兵力和糧草)才能出征。
- 孫子又進一步提出了"兵貴勝,不貴久",要速戰速決,否則就會導致國窮民疲、各個諸侯會 趁虛而入,即使你有“智者”,到時候也無濟于事了。所以寧肯"拙勝",也不要"巧久",不僅要"盡知用兵之利",而且要"盡知用兵之害"。
- 另外還要"因梁于敵",這樣才能保證勝而不敗。
《謀攻篇》全書的核心,論述了如何運用計謀來贏得戰爭的勝利。
作戰目標:"不戰而屈人之兵",將帥用兵的最高境界。
作戰思想:"上兵伐謀":
- 分析軍事謀略,政治謀略與外交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 總結出不同形勢下的不同用兵方法和預知戰爭勝利的幾種基本情況。
- 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經典軍事理論。
- 再次,還對將從中的危害進行了分析。
《軍形篇》從敵我雙方的實力出發,巧妙的運用攻和守兩種基本作戰形式,從而達到全勝。
戰爭的指導者的攻守: 應當"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
- 守: 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
- 攻: 并且不放過戰勝敵人的機會
軍隊的作戰方式:"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 打勝仗的軍隊,是先有了勝利的把握,再尋求與敵人決戰;
- 打敗仗的軍隊,卻是先與敵人開戰,然后去尋找取勝的條件。
判斷勝負:(分析敵我)
- "度"、"量"、"數"、"稱"、"勝"
基本攻守作戰原則:(自保而全勝)
-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提出"修道而保法"等一系列達到自保而全勝目的軍事理論。
《兵勢篇》在一定實力的基礎上,將帥如何運用奇正之術造勢、任勢并奪取戰爭勝利。
孫子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就是說作戰的基本手段不過是"奇"與"正",然而"奇"與"正"的變化卻是無法窮盡的。
古將者要將"奇"與"正"結合起來。從而提出了"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責人而任勢",就是說"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可見"勢"是作戰是必要的條件,要靈活多變。
《虛實篇》戰爭中如何運用變幻的手段,正確調配兵力,以達到克敵制勝之目的的問題。
- “避實就虛,以實擊虛”
- "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戰爭主動權
本篇也明確的指出了戰場上兵力的使用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軍爭篇》兩軍交戰時如何奪取先機之利的問題。
在戰爭中將者必須把握主戰場的主動權。
-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 "用兵之法"的八條原則: 要求將者要保持好自己兵的士氣、心理和體力上的優勢。
《九變篇》"九變"就是多變的意思,戰爭中靈活多變的重要作戰思想。
如果將帥不曉得"九變"之利,那么幾十了解地形,也不能取勝。
同時孫子也提出了將者的"五危",即"必死"、"必生"、"忿速"、"廉潔"、"愛民",將者要防止和克服這五大險情。
《行軍篇》不同的地形下如何處置部隊的要領及觀察、判斷地情的具體方法。
- 開篇就介紹了在山地、鹽堿沼澤、江河、平原行軍作戰部署隊伍的基本原則。
- 而后又論述了要防止埋伏,在各種環境下作戰的要領。
- 再次,論述了在戰場上一些細微的變化都可能使敵人的詭計,
- 并且通過這些現象來判斷敵方現在的動向,從而指揮我方不至于有所損失。
孫子認為打仗關鍵在于將者能否準確判明敵情克敵制勝(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
《地形篇》重點論述了在"通"、"掛"、"支"、"隘"、"險"、"遠"劉中地形條件下如何運用戰術策略的問題,強調了要運用不同的地形來作戰。分析了"走"、"弛"、"陷"、"崩"、"亂"、"北"六種情況,了解這些,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以不可不認真的加以考察和研究。
孫子說將帥對待自己的士兵要像對待嬰兒一樣,但不能嬌慣,要正確的領兵。
最后孫子認為不僅要"知彼知己",而且還要"知天知地",因此才能勝而"不殆",勝而"不窮"(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九地篇》從戰略角度出發將作戰地域分為九類,即"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圍地"和"死地",并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用兵原則。
- 如何因地制宜,因利乘便,發揮將士的戰斗積極性
- 研究九種不同地形對軍隊產生的不同心理影響和如何加強軍隊戰斗力的問題
《火攻篇》具體論述了火攻的種類、條件、實施辦法及需要注意的各種具體問題。孫子說火攻分為"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五類,而且要有適宜的氣象條件和充足的物資。并且提出了"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這一慎戰思想,就不說不大沒把握的仗,也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就興師動眾,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根本原則。
《用間篇》重點論述了用間的重要意義、基本類型及基本法則。這里用間是指間諜,通過間諜來獲取地方情報,從而分析當先戰爭形式,是戰爭的有利一方趨近于我方。
孫子認為間諜是三軍中最為重要的。間諜有"因間"、"內間"、"反間"、"死間"和"生間"五種,這五種同時運作起來,從而克敵制勝(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全軍上下都要依照間諜提供的情報,來決定如何行動,也就是孫子所說的"三軍之事,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戰爭才能勝利。
=====================================================================
千古流傳的《孫子兵法》凝結了孫武必勝的智慧和心血,全書十三篇,貫穿了它全部的謀略智慧,留下了重要的作戰思想,"兵者,詭道也"、"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上功伐謀"、"自保而全勝"等經典的戰爭論述,是我們這新一代的人們不得不對孫武肅然起敬。《孫子兵法》沒有最高境界,只有靠心去領會,書中很多西想不僅在戰場上有用,而且在商場上同樣適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